蒙着面纱的异族美人(上)

新疆文物联展—海南到东莞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讲,丝绸之路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只要受过教育看过新闻,就应该听过这四个字。尤其去年开始中央倡导“一带一路”,就让这条横贯亚欧的路线又一次成为热点。

    然而除了研究丝路的专家学者之外,人们对这条路的认知多数就仅止于名字而已。托“一带一路”重新成为热点的福,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新疆,策划了一场文物联展。由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哈密博物馆三方共同提供展品,围绕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线索,基本涵盖了丝绸之路发展的各个时期,好让观展者近距离了解这条神秘路线上的点点滴滴。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为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因此形成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即罗马帝国);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罗马帝国商人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的首都洛阳。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它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海上商路的兴起,丝路上的昔日重镇都湮灭在漫漫风沙里,比如楼兰,比如龟兹。又因为所经路段多在西域,民族和国家众多,对现代人而言就更加带着遥远而神秘的色彩,好像蒙着面纱的异族美人。

    我司有幸承接了此次新疆文物联展中海南博物馆到东莞博物馆的撤展工作,现在让我们撩开异族美人的神秘面纱,看看有哪些熟悉又陌生的东西。

上面这两个应该都认识,硬通货。上面是唐朝的开元通宝,下面是东罗马帝国的金币。虽然说钱币是主要交易方式,但是对于长年负重奔走的商人来说,背着这么多钱着实不方便。所以在丝绸之路上,丝绸最终成了双方都认可的“大面值”硬通货,又能当钱又能当货。

                       树叶纹毛织鞍毯

丝路的交易中,我们卖给别人的通常是丝绸和瓷器,而我们从西域各国带回来的,多是此类带有异域风情的货物。西域多游牧,牛羊众多。皮毛制品和西域的宝石是中原有钱人妆点生活的利器。

                         绿松石珠串

这串珠子据说是绿松石,大概因为年代久远“变成了红色”。汉代保存到现在能有这个品相已经非常不易。不禁想起传说中的“楼兰女尸”,因为大漠干燥,风沙掩埋隔绝了空气,所以非常适合保存物品,不要说这种宝石,连草这种极易损坏的东西都能完好无损。

                         草篓 青铜时代

这是青铜时代的草篓,青铜时代哦!那是什么时候?妥妥的几千年前好么,春秋战国远远没有开始,夏商周都是小字辈。扎得这么小巧细致,负责包装运送的工作人员捧着这个小玩意儿,呵护得小心翼翼。

    丝绸之路的兴起,除了促进贸易往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之外。还带来了文化上的交流和碰撞。现在大家都知道,丝路国家大部分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但是在千年以前,他们是否也是头戴小白帽呢?还有除了丝绸之外,沿路留下的最多的唐代器物是什么呢?敬请期待蒙着面纱的异族美人(下)篇。

 

近期项目